为弘扬红色文化,传承抗日精神,七月十九号,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八十载丰碑·万里红途”宣讲团走进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刘家台村,开展以红色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实地走访中触摸历史脉络,在温情互动中感悟初心使命。

刘家台村作为博山区有名的红色村落,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宣讲团首先来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书记刘书记及其他村干部展开深入交流。当问及村里的经济情况时,刘书记向我们讲述到,“村里和外面已经不进行买卖了,咱们村子里的老人们都很朴实,平时做做农活,种点玉米和地瓜。” 刘书记还介绍了近年来村里依托红色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实践成果,从红色故事到发展蓝图,让同学们对“红色基因如何赋能乡村发展”有了直观认识。访谈中,队员们认真记录,不时提问,将村落发展与红色传承的关联细细梳理。

随后,在刘书记的带领下,宣讲团成员来到村东头的抗战旧址。斑驳的石墙、门口悬挂的牌匾、老旧的石板路……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难忘的历史。

“当年鬼子在别的村扫荡两遍,在我们村扫荡多一遍。”刘书记看着柜中陈列的烈士照片,向我们讲述着抗战时期的那些历史事件。“这位是刘学山烈士,当过副军长,参加过抗美援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立下过很多战功!”随着刘书记的指引,队员们抬头看着墙上的英雄烈士,看到他们立下的汗马功劳,心中的敬意更加深厚。

参观过抗战旧址后,刘书记和带队老师李卓林带领着队员们拿着大米和牛奶,一同前往去拜访村里的老人。“看到你们真好啊!”刘大爷见到我们的第一句话,质朴而又热情。“年轻人要多学历史,知道今天的幸福是怎么来的,才能更好地往前走。”老人的话语朴实而有力,让在场的队员们深受触动。离开时,更是以洪亮的歌声为队员们送行,直到村口才不舍的挥手道别。
在当下,国家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文化自信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性,鼓励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担当时代责任。刘家台村作为红色文化的承载地,此次实践活动正响应了国家号召。宣讲团成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发挥青年学子的专业优势,助力刘家台村红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宣传推广,为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同时,把红色精神融入日常学习与生活,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中,践行青年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让红色之花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