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17年修订)
一、专业代码、名称
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生产过程检测、智能仪器仪表设计、计算机测控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备测控系统与仪器的分析、设计、研究与开发能力,具有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及创新意识,具有组织管理、合作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在化工及相关行业从事测量与控制、仪表设计与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具有中级能力水平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毕业生经过5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应达到的预期目标:
1.具有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基础以及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知识,进行系统开发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2. 具有较为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熟练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能够胜任生产过程检测、信息处理、仪器仪表设计以及测量与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团队合作、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达到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专业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解决化工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查阅文献对化工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识别和表达,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化工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相应的科学方法对化工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化工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测控领域相关的工程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能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化工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化工生产过程测量与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设计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能够根据需要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主干学科
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五、核心知识领域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知识领域涵盖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传感与信息获取、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传感器、检测技术、控制仪表、智能仪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六、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化工原理,微机原理,传感器,检测技术及仪表,自动控制仪表及装置,智能仪器设计基础等。
七、主要实践性环节
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工程实训、创新实验、综合实验、嵌入式仪器工程设计。
八、学制及最低学分要求
基本修业年限4年。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70学分。其中必修课97学分,专业选修课23学分(其中限选课≥18学分),通识选修课8学分,讲座与辅导课6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6学分。
九、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