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子风采 >> 正文

2023“展诚”杯“十佳团支书” | 奋勇争先!她是王婷婷!

日期:2023-11-14 点击数: 作者: 来源:

“展诚”杯“十佳团支书”

编者按:

校企协同育人才,产教融合聚成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选树新时代大学生先进榜样并发挥其激励带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优良学风建设,2022年起由自动化学院战略合作伙伴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冠名,学院开展了“展诚”杯“自化好班长”、“十佳团支书”、“十大优秀学生”系列评选活动旨在激励“自”家学子砥砺深耕专业学习、全面发展个人能力,成为回馈社会、报效国家的高质量人才。

青岛展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注集成电路设计服务与EDA软件的开发20多年,主要服务于世界TOP20的集成电路设计及Foundry企业,累计交付客户近5000个芯片产品设计服务项目。一直以来,学院与公司在就业实习、社会实践、人才培养、奖助学金设立等多方面积极开展探索实践,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校友到展诚科技就业,建立起了全方面、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常态性工作机制。

今天推出的是2023年“展诚”杯“十佳团支书”获得者,她就是自化202班王婷婷。

王婷婷,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2002年11月生,重庆市綦江区人,现任自化202班团支书。曾担任校科技处学生助理、院女篮队队长、自动化学院主席团成员,自任职以来,她时刻谨记自己的责任,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01/认真负责,团结一致

在班级工作中,作为团支部书记,她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认真落实团支部书记工作要求,组织班级同学落实“三会两课一制”,带领支部成员参与到各类校院级活动,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西门子杯等各类学科竞赛,参与率达100%,累计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10余项、校院级奖项60余项;社会实践组建队伍25支,其中4支队伍被评选为“优秀团队”。另外,通过团支部组织思想引领类、学术科技类、体育运动类、文化艺术类、公益志愿类等85项相关团日活动,并创建班级公众号“我们二班a”,以推文的形式展现团支部风采,阅读量达5000余次。所在团支部在连续两年的团支部对标定级工作中,被评为五星级团支部,并获批对接希望小屋工程资格,同时,先后荣获2020-2021年度先进班集体、2021-2022年度红旗团支部、2021-2022年度自动化与电子工程学院卓越团支部等称号,各项活动累计发表在校团委官方公众号、微自化文章十余篇,阅读量达3000余次,其中“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活动被青岛科技大学团委评为优秀主题团日活动。

02/诚心诚意,奋发图强

在学生会工作中,她积极参加并组织多类型活动,通过开学迎新,迎新晚会、宿舍文化节、院女篮等相关活动的安排与组织,不断反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幅提升自身工作组织水平;通过参与到防疫志愿宣传、献礼祖国73周年华诞、喜迎二十大等视频的策划拍摄,积极探索宣传新路径,弥补宣传活动方面存在的缺陷,提升宣传工作能力。疫情防控期间她从自身做起,参与到抗疫志愿服务中,累计服务时长达100余小时,她团结学生会成员,合理分工,积极配合学院老师各项工作,致力于建设更好的学生会。

03/学而不厌,只争朝夕

在学习工作中,她严于律己,课上认真听讲,课下总结反思,并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到西门子杯、“互联网+”等各类学科竞赛,曾获得省政府励志奖学金一次、第十六届“西门子杯”省级二等奖、校内三等综合奖学金两次、校内二等综合奖学金一次、道德风尚奖学金一次、社会实践奖学金一次;获校级优秀班干部、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若干。她致力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通过自身努力,在成绩上取得进步,以更完善的知识储备,投身于各项工作活动中。

04/躬身实践,不负韶华

在社会实践方面,她通过团支部对接希望小屋工程,暑期组织“青岛科技大学喜阳阳支教团”赴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翟王镇董家村进行支教活动。作为支教团的队长,她带领团队成员,统筹安排支教活动的所有相关事宜。活动前期,她带领团队成员做充分的准备工作,组织希望小屋义卖以及募捐活动,为本次支教筹备经费近千元;制定支教日程计划及人员分工计划;提前与当地团委联系,解决团队成员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在活动中期,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后,她带领团队成员制定具体化、可实施化的支教计划,组织当地学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队列训练、体育课堂等多类课程,推动红色基因的传承,助力儿童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另外,她参与到课堂教学、家访、行程记录、新闻材料审核及宣传等各项工作,团队累计在今日头条、阳信融媒等多个媒体平台发布新闻21篇。最终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活动获得学院老师的鼓励及当地领导、家长的高度认可,并评为校级优秀团队及校级优秀调研报告,本人获评校级优秀学生,由实践成果衍生的模拟政协提案在校级比赛中获评三等奖。

Copyright © 2005-2008青岛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